ICS 45.060.01 S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332—2010 机车转向架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ogie for locomotive 2010-11-10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5332—2010 前言 向架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为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 本标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司、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 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机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永生、曲天威、张亚光、智勇、李刚、魏春阳、陈国胜、董于美。 1 GB/T25332—2010 机车转向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使用环境、技术要求、试验与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轴重公称值不大于25t、最高运行速度不大于200km/h的新 造机车转向架。 其他类型转向架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2893安全色(GB2893—2008,ISO3846:2002MOD) GB/T3314内燃机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 3317 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 GB5068 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用钢(GB5068—1999,neqTOCT4728:1996) TB/T 449 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TB/T 1025 机车车辆用热卷螺旋压缩弹簧供货技术条件 TB/T1027 机车车轴技术条件 TB/T1400 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 TB/T1463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TB/T 1580 新造机车车辆焊接技术条件 TB/T 1882 铁路机车用粗制轮箍订货技术条件 TB/T 1983 电力机车转向架焊接技术条件 TB/T 2072 50钢车轴技术条件 TB/T 2207 内燃、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抱轴瓦技术条件 TB/T 2211 机车车辆圆柱螺旋弹簧疲劳试验 TB/T 2247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TB/T 2248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方法 TB/T 2254 机车牵引用渗碳淬硬齿轮金相检验标准 TB/T 2360 铁道机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TB/T 2368 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 TB/T2395 铁道机车车辆动力车轴设计方法 TB/T 2843 机车车辆橡胶弹性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2983 铁道车轮磁粉检验 TB/T2995 铁道车轮和轮箍超声波检验 TB/T 3005 机车用粉末冶金闸瓦 TB/T 3093 铁路机车用合金钢车轴轴坏订货技术条件 TB/T 3104 机车用铸铁闸瓦 1 GB/T25332—2010 TB/T3196机车用合成闸瓦 TB/T3134机车、动车用驱动齿轮箱 3运用环境 3.1环境温度:-40℃~+50℃; 3.2能适用于风、沙、雨、雪天气。 4技术要求 4.1转向架及其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按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 件制造、检查、验收。 4.2在机车计算重量状态下,转向架应能顺利地通过GB146.1规定的限界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的最 小曲线半径 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4.4构架应按设计和工艺要求进行组焊,并应符合TB/T1580、TB/T1983的规定。对已进行消除应 力处理的构架不应再施焊其他部件。 4.5构架应采用整体加工,以保证设计尺寸的准确性。 4.6构架受力部位加工后应进行探伤检查,不应有裂纹。 4.7 构架应进行强度计算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8车 轴箱装配应按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加工、组装。 4.9同一轴箱中两套轴承的径向游隙差不大于0.02mm。 4.10轴箱弹簧应符合TB/T1025及产品图样的技术条件的规定,同时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成组使用的弹簧,同组弹簧的工作高度差不大于2mm; a)) b)同一轴箱及同一转向架工作高度差均不大于2mm; 同一机车工作高度差不大于4mm。 c) 4.11设计速度超过120km/h的机车,轴箱应设温度传感器。 4.12电力机车转向架应设置接地装置,内燃机车转向架电动机应有防止漏电措施 4.13轮对组装时,应符合TB/T1463的规定。 4.14采用优质碳素钢的车轴轴坏应符合GB5068的规定,采用合金钢的车轴轴坏应符合TB/T3093 的规定。车轴的加工制造应分别符合TB/T1027、TB/T2072和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规定。车轴应 按TB/T2395的要求进行设计。 4.15车轮可以是轮箍车轮或整体车轮,但速度超过100km/h时应采用整体轮。轮心及轮箍应分别 符合TB/T1400和TB/T1882的规定。轮心与轮箍的组装应符合TB/T1463的规定。轮缘踏面加工 后应按TB/T2983和TB/T2995进行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轮心应进行磁粉探伤。 4.16轮对组装后的内侧距公差应保证落车后的内侧距为1353mm土3mm的要求。 4.17车轮轮缘踏面外形应符合TB/T449的规定,或按相关技术规定加工。 向架不大于1mm;速度大于160km/h至小于或等于200km/h时,为不大于0.3mm,同一转向架不 大于0.6mm。 用样板测量踏面间隙时,速度不大于160km/h时,间隙不大于0.5mm;速度大于160km/h时,在 距车轮内侧面30mm~100mm范围内,间隙不大于0.2mm,其余部分不大于0.5mm。 其他型号的车轮踏面可参考执行。 4.19轮对或车轮需作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的,应按设计要求和技术文件执行。 2 GB/T25332—2010 4.20牵引齿轮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金相组织、探伤方法和验收要求应分别符合TB/T2254、 TB/T2248、TB/T2247的规定。牵引齿轮应啮合良好,齿轮箱(罩)内加入的润滑油型号及数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齿轮箱的结构应合理,密封可靠,不产生漏裂,并应符合TB/T3134的规定。 4.21牵引齿轮与轴的装配工艺及过盈量应按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4.22牵引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性,能有效的传递牵引力或制动力,并保证转向架在设计范围内 可横向移动或转动。 4.23二系支承位置应该准确,弹簧工作高度差应为: a) 高圆簧同一组工作高度差不大于1mm,同一转向架工作高度差不大于2mm,同一机车工作 高度差不大于4mm。 b) 橡胶堆弹簧:同一转向架工作高度差不大于1mm,同一机车工作高度差不大于2mm。 c) 新设计的机车二系弹簧均应进行疲劳试验。制造中应符合有关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等 规定。 140km/h~200km/h的宜采用全悬挂。电机的布置形式应优先采用轴重转移最小的布置形式。 4.25抱轴承采用抱轴瓦时,应符合TB/T2207的规定,吸油器应具有良好的吸油润滑性能。润滑油 应使用规定的型号,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如采用滚动抱轴承时,应符合有关标准、产品图样、技 术文件等要求,速度超过120km/h时应安装温度传感器。 4.26制动可采用踏面制动或盘形制动,但基础制动装置应符合有关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等的规 定,并要安全可靠,运用灵活无卡滞现象,缓解后能保证辅回位到零,闸瓦(闸片)与踏面(轮盘)具有规 定的间隙。 4.27闸瓦间隙自动或手动调整器应灵活无卡滞,能保证闸瓦间隙自动或手动调整。 4.28采用合成闸瓦、粉末冶金闸瓦和铸铁闸瓦时,应分别符合TB/T3196、TB/T3005、TB/T3104和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规定;采用闸片时应符合有关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规定。 4.29 停车制动装置应动作灵活安全可靠,并保证在规定的坡度上安全停车。 4.30车 转向架应设撒砂装置。 4.31 转向架与车体间应有横向止挡,其间隙应按机车动力学要求设定。止挡应具有一定弹性。 4.32 转向架构架与轴箱之间应设横向止挡,其间隙应根据轴箱定位形式和动力学要求设定 4.33车 转向架应设整体起吊装置。 4.34 转向架宜设轮缘润滑装置。 4.35转向架应按机车动力学要求增设减振装置。 5试验和验收 度试验。 5.3新设计制造的转向架或批量生产的转向架经重大技术改进后,应按TB/T2360进行动力学试验。 定进行弹簧的各参数及刚度检验,并按要求打印标牌。首批二系高圆簧应按TB/T2211规定进行疲劳 试验。一系钢圆簧是否进行疲劳试验,应根据机车设计参数和运用条件,由设计师确定。 5.5新设计制造的橡胶堆旁承、轴箱橡胶定位器、轴箱拉杆橡胶圈、牵引杆橡胶关节、空心轴传动橡胶 关节等首批产品均应按有关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试验,并符合 TB/T2843的规定。批量生产后每个橡胶旁承、轴箱橡胶定位器均应按图样要求进行性能试验,并作 好标记。其他橡胶制品应符合图样要求,并定期进行抽验或按相应的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GB-T 25332-2010 机车转向架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0 11:58: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