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tocera spp. (non-Chinese) 2019-04-01实施 2018-09-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81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通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榆林、洪宜聪、钱路、禹海鑫、郑斯竹、李建光、李艳华、张凯、徐梅、杨晓军、 朱宏斌。 1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白条天牛属中国种与非中国种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木材、板材和木包装等携带的白条天牛属昆虫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前胸背板侧刺突 pronotumlateralspinae 前胸背板两侧中部具有突出的尖狭端部,通常呈刺状的瘤突(附录A图A.1)。 2.2 后胸前侧片 metaepisternum 后胸背板的前侧片(附录A图A.2)。 2.3 前胸后背板褶 postnotal fold 天牛幼虫背板后缘褶状区域,其上常着生数排大小不一的颗粒(附录A图A.6)。 2.4 前胸腹板主腹片 prosternum mediopraesternum 天牛幼虫前胸腹板中央半圆形或三角形区域。 2.5 步泡突 ambulatory ampullae 天牛幼虫1节~6节或1节~7节的腹背部非常相似,具有大型肉质的卵形突起,即步泡突,步泡突 有助于虫体在坑道内移动(附录A图A.6)。 白条天牛属基本信息 3 学名:Batocera Dejean 异名:MegacriodesPascoe,1866 Semibatocera Kriesche, 1914 Tyrannolammia Kriesche, 1914 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腔天牛亚科Lamiinae,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 族内与该属形态较相近的属有粒肩天牛属AprionaChevrolat。白条天牛属全世界记载命名55种,我 国已记录11种。其他信息参见附录B。 4 方法原理 根据白条天牛的为害状,在检疫现场中观察进境阔叶类的带皮原木、枝条等,取得成虫虫样,发现幼 1 GB/T36813—2018 虫时可连同木材一起取回饲养,待羽化成成虫后,制作成针插标本,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 进行判定。 5仪器和试剂 5.1仪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光照培养箱。 5.2用具 培养皿、烧杯、酒精灯、微型解剖刀、解针、吸管、毛笔、标签、指形管、镊子、斧、凿、尖嘴钳、螺丝刀、 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记号笔等。 5.3试剂 油乙醇溶液:在75%的乙醇溶液中加人乙醇溶液0.5%~1.0%的甘油而成,用于成虫和幼虫的保存; 75%乙醇溶液,用于虫体清洁或成虫保存。 6 现场检疫 现场检查时重点检查是否有天牛虫孔、木屑及排泄物、坑道和虫体。对发现天牛为害的木材,可用 手工锯、凿子、螺丝刀等工具剥开树干或树皮。如发现天牛成虫,用镊子将虫体取出并将带为害状木料 一起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如现场只发现幼虫,则应将幼虫连同被害木一起带回,饲养成成虫后再进 行鉴定。 将上述检查所获得的虫体放于保存液或75%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固定,注明截获来源地、截获口岸、 寄主、截获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7实验室鉴定 7.1 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的鉴定特征 7.1.1成虫 体小或中等至大型甲虫,头部大多下口式,不狭长,后部不缢缩成细颈;触角着生在复眼内缘处,距 上颚基部较远;下鄂须端节末端尖锐。前胸背板两侧无边缘,两侧大多各有一个侧刺突,或缺;中胸背板 发音器无中沟。前足腔节内侧具斜沟,中足腔节外侧大多有斜沟或完整 7.1.2幼虫 头部近长方形,两边平行,后缘浑圆或平截;头盖两半叶完全愈合;口上片刚毛至少6根;足无或仅 具痕迹;中胸气门突人前胸;前胸背板后半部多具粗颗粒、微刺突或细粒,侧沟明显。 7.2白条天牛属的鉴定特征 7.2.1成虫 触角柄节下侧常有密短毛或粗糙棘突:前胸侧刺突尖锐,较发达;中足基节窝开放式;后胸前侧片狭 2 GB/T36813—2018 长,前端不皇原弧形。 体中等至大型,长形,宽大,体褐色至黑色,被绒毛,具斑纹或者无斑纹,腹面两侧从复眼至腹部末 端,各有一条相当宽的白色纵纹。触角基瘤突出,彼此分开较远;额长方形,上唇有4束簇毛,位于同一 横行上,复眼下叶横阔,显著长于颊;触角粗壮,雌、雄虫触角均超过鞘翅,触角具刺,基部数节粗糙,具皱 长,两侧具刺突,前、后缘有横凹沟。小盾片宽舌形。鞘翅肩宽,肩上着生短刺,后端稍窄,端缘切斜,外 端角圆形、钝角形或刺状,内端角尖锐成刺状,基部有颗粒。前足基节窝向后开放,中胸腹板凸片无瘤 突;足较长,雄虫前足较中、后足稍长,腿节、胫节下沿粗糙,具小齿突,胫节弯曲;雌虫前足腿、胫节下沿 光滑;中足腔节外端略有一条斜回沟。 常有淡色绒毛。 7.2.2成熟幼虫 白条天牛属幼虫体型硕大,触角3节,孔闭式,侧单眼1对,外咽片分界线不明显;前胸背板和前胸 腹板具粗糙颗粒、凿点或刺突,腹节上侧片的侧瘤突具1对骨化坑,第9腹节背板无尾突,肛门1横裂。 腹部步泡突具成列的瘤突。 7.3中国已知白条天牛种类的鉴别特征 7.3.1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davidisDeyrolle 鉴定特征:体长51mm~68mm,体宽17mm~22mm。体大型,黑褐色至黑色,背面被稀疏青棕 灰色细毛。触角基部4节光滑。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橙黄或乳黄色肾形斑。鞘翅有几个大小不同的近 圆形橙黄或乳黄斑纹,活体时斑纹接近红色,每鞘翅大约有5个或6个主要斑纹 老熟幼虫:体长可达120mm。前胸背板横宽,可达20mm,周缘色淡,前区较光滑,前端密生细毛, 后区骨化板坚硬,密布棕褐色凿点状扁颗粒,两侧颗粒粗而较稀,中间部分的颗粒向后渐细密,侧沟较 直,后背板褶发达,新月形,具6排~9排深色颗粒,第一排的颗粒最大,有40个左右,略呈短柱形,向后 布棕褐色颗粒,侧前腹片密生细毛,小腹片褶前缘附近密生细颗粒。 7.3.2多斑白条天牛Batocerahorsfieldi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32mm~97mm,宽9mm~22mm。黑褐色到黑色,密被灰白色和灰褐色绒 毛。前胸背板中央有1对肾形白色毛斑,分开较小,侧刺突较小。小盾片舌形被白色绒毛。鞘翅基部 1/4处有许多黑色大颗粒状突起,鞘翅上有不规则的大白色斑,似云片状,略呈2~3纵行。 老熟幼虫:体长80mm,前胸宽14mm~16mm。前胸背板后2/3区域内密布短舌形颗粒,中侧区 颗粒稀大,后区颗粒细密,无后背板褶。前胸腹板具4个大形褐色斑,主腹片上有2个,两前腹片后区各 1个,主腹片前区密布短刚1毛,后区及小腹片密布短舌形颗粒 7.3.3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Chevrolat 鉴定特征:体长45mm~52mm,体宽12mm~18mm。触角第3节长度2倍略长于柄节, 第3节~第10节下缘具微刺,且向端部渐弱,第9节内端角略有齿突。前胸背板中缝两侧各有1个不 规则白斑、长窄于宽,有较大的侧突。鞘翅黑色,翅上约有4个较大而不规则的白斑,尾部纵白斑长而 大。翅端圆形,缝角具齿。 3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1 17:31: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