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9.080.30 W 71 G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326—2009 代替GB/T5326—1997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Combed printed or dyed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fabrics 2009-04-21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326—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326—1997《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本标准与GB/T5326—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考核; 撕破强力由内控指标改为考核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率作了修改; 增加纤维含量偏差的考核; 耐汗渍、耐热压色牢度由个别染料考核改为所有染料都考核; 取消耐刷洗色牢度的考核; 分等规定中取消三等品; 外观质量局部性疵点评分规定参照美标四分制; 外观质量局部性疵点由十分制改为四分制,允许评分由分每米改为分每平方米计算;除边疵 外,其余采用0起点; 散布性疵点允许程度作了修改; 外观质量将局部性疵点与散布性疵点结合评定改为以最低等级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美娣、王憬义、张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325—1985.GB/T5326—1989.GB/T5326—1997。 SZC I GB/T5326—2009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 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饰、家纺用含涤纶短纤维50%及以上与精梳棉混纺的各类漂白、染色和印花 布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2008,ISO105-A02:1993, IDT) GB/T 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2008,ISO105-A03:1993, IDT) GB/T 411 棉印染布 GB/T 2910 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3917.1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0—2008,ISO105-X12:2001, MOD)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ISO105-C10:2006,MOD) 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ISO105-E04:1994) GB/T 3923. 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 4666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6152 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427 -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ISO105-B02:1994,MOD) GB/T 8628 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GB/T8628- 2001,eqvISO 3759:1994) GB/T 8629 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纺织品洗涤和千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8630—2002,ISO5077:1984,MOD) GB/T 14801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FZ/T10005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FZ/T10010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3术语和定义 GB/T41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B/T5326—2009 4分类 5 要求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分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包括:纬向密度、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水洗 尺寸变化率、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等六项;外观质量包括:局部性疵点和散布性疵点两项。 5.1分等规定 5.1.1产品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的为等外品。 5.1.2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的评等: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匹(段)评等,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 量中最低一项品等作为该匹(段)布的品等。 5.1.3在同一匹(段)布内,局部性疵点采用有限度的每平方米允许评分的办法评定等级;散布性疵点 按严重一项评等。 5.2内在质量 内在质量分等规定见表1。 表1内在质量要求 考核项目 优等品 等品 二 等品 纬向密度偏差/% ≥-1.0 ≥-2.0 <-2.0 纱织物 断裂强力(经向/纬向)/N 245/200 线织物 294/245 撕破强力(经向/纬向)/N 纱织物 7.0/7.0 线织物 11.0/11.0 纱织物 1.5~+1.0 2.0~+1.0 水洗尺寸变化率(经纬向)) % 线织物 2.0~+1. 0 2.5~+1.0 纤维含量偏差/% ±3. 0 耐光 变色 4 4(浅色3) 3 变色 4 3-4 3 耐皂洗 沾色 4 3-4 3 千摩 4 3-4 3 耐摩擦 色牢度/级 湿摩 3-4 2-3(深色2) 2 变色 3-4 4 3 耐汗渍 沾色 4 3-4 3 变色 4 3-4 3 耐热压 沾色 4 3 2-3 注1:纬向密度指成品密度(加工系数参见附录A)。 注2:深、浅色程度按GB/T250标准,5级为深色,2级及以下为浅色,介于两者之间为中色。 5.3外观质量 5.3.1局部性疵点允许评分数的规定 5.3.1.1每匹(段)布的局部性疵点允许评分数规定见表2。 2 GB/T5326—2009 表2局部性疵点允许评分数规定 单位为分每平方米 优等品 等品 二等品 ≤0.2 ≤0. 3 ≤0.6 5.3. 1.2 每匹(段)布的局部性疵点允许总评分见式(1)。 A=axLxW (1) 式中: 每匹(段)布的局部性疵点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每匹(段)[分/匹(段)]; 每平方米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平方米(分/m); L 匹(段)长,单位为米(m); W. 标准幅宽,单位为米(m)。 5. 3. 1. 3 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个位数。 5. 3. 2 局部性症点评分规定 5. 3. 2. 1 局部性疵点评分规定见表3 表 3 局部性疵点评分规定 疵点长度 评 疵点在8cm及以下时 1分 疵点在8cm以上至16cm及以下时 2分 疵点在16cm以上至24cm及以下时 3分 疵点在24cm以上时 4分 1m评分不得超过4分。 5. 3. 2. 2 5.3.2.3所有破洞(断纱3根及以上)不论大小,均评4分。 5.3.3局部性疵点评分说明 5.3.3.1疵点长度按经向或纬向的最大长度量计。 5.3.3.2除破损和边疵外,距边1.0cm及以内的其他疵点不评分,距边1.0cm以上~2.0cm疵点按 表3减半评分。距边2.0cm及以内破洞按破边评分,距边2.0cm以上的破边、豁边按破洞评分。 5.3.3.3评定布面疵点时,均以布匹正面为准,反面有通匹、散布性的严重症点时应降一个等级。 5.3.3.4印花布的布面疵点应根据对总体效果的影响程度评定。 5.3.4散布性疵点允许程度的规定 散布性疵点允许程度规定见表4 表4散布性疵点的允许程度 疵点名称和类别 优等品 等品 三等品 幅宽偏差 幅宽145及以下 -1.0~+2.0 1.5~+2.5 2.0~+3.0 cm 幅宽145以上 -1.5~+2.5 2.0~+3.0 2.5~+3.5 同类布样 3-4 4 3 漂色布 参考样 3-4 3 2-3 原 样 同类布样 3-4 3 2-3 色差/ 花布 级 参考样 3-4 3 N 漂色布 4-5 4 3-4 左中右 花布 4. 3-4 前后 4 3-4 4 3

pdf文档 GB-T 5326-2009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5326-2009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第 1 页 GB-T 5326-2009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第 2 页 GB-T 5326-2009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4 10:17: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