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 120. 01 X 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937—2006 代替GB/T8937—1988 食用•猪•油 Edible lard 2006-11-28 发布 200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8937—2006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T8937—1988《食用猪油》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8937—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物性指标:相对密度 增加了理化指标:皂化值、碘值、丙二醛、铅、铜、砷和不溶于乙醚的物质 增加了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一增加了食品添加剂指标:没食子酸丙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天然与合成牛育 酚、柠檬酸、柠檬酸钠。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CodexStan28一1981)《猪脂法规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肉禽蛋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商务部屠宰技术鉴定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洪军、贺稚非、丁晓雯、尚永彪、王贵际、张新玲、刘虎成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猪油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物性与卫生指标、检验方法、标签和贮存与运输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或离心方法炼制的供应市场及食品加工用的食用猪油,不适用于精炼猪油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黄金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 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 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 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 GB/T 5009.30 GB/T 5009.32 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 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935工业用猪油 GB/T12766动物油脂熔点测定 ISO3961:1996动植物脂肪和油碘值的测定 CAC/RM9—1969t/20相对密度的测定(英国标准协会方法) CodexStan28—1981猪脂法规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893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SAC 食用猪油 ediblelard 健康猪经屠宰后,取其新鲜、洁净和完好的脂肪组织炼制而成的油脂。所用的脂肪组织不包含骨 碎皮、头皮、耳朵、尾巴、脏器、甲状腺、肾上腺、淋巴结、气管、粗血管、沉渣、压榨料及其他类似物,应尽可 能不含肌肉组织和血管。 1 GB/T8937—2006 4要求 4. 1 感官特征 食用猪油的感官特征见表1。 表1食用猪油的感官特征 等级指标 项 目 级 级 一 白色或带微黄色,稍有光泽,细腻,呈软 凝固态 白色,有光泽,细腻,呈软膏状。 膏状。 性状及色泽 融化态 微黄色,澄清透明,不允许有沉淀物, 微黄色,澄清透明 气味及滋味 凝固态 具有猪油固有的气味及滋味,并无外来的气味和味道, 4. 2 物性与卫生指标 4. 2. 1 物性指标 食用猪油物理性状指标见表2。 表 2 食用猪油物性指标 项 目 指 标 折光率(40℃)/% 1.448~1.460 相对密度(20℃) 0.896~0.904 熔点/℃ 32~45 注:折光率、相对密度指标采用CodexStan28一1981的对应指标 4.2.2卫生指标 AG 4.2.2.1理化指标 食用猪油理化指标见表3。 表 3 食用猪油理化指标 等 级 项目 级 二 级 水分/(%) ≤0.20 ≤0.25 酸价(KOH)/(mg/g) ≤1.0 ≤1.3 过氧化值/(%) ≤0.10 皂化值(KOH)/(mg/g) 190~202 碘值/(%) 45~70 丙二醛/(mg) ≤0.25 ≤1.0 铅(以Pb计)/(mg/kg) 铜(以Cu计)/(mg/kg) ≤0.4 砷(以As计)/(mg/kg) ≤0.1 不溶于乙醚的物质/(%) ≤0.5 注:碘值、铜、砷指标采用CodexStan28—1981的对应指标。 4.2.2.2微生物指标 食用猪油微生物指标见表4。 2 GB/T8937—2006 表4 食用猪油微生物指标 项 目 指 标 菌落总数/(CFU/g) ≤50000 大肠菌群/(MPN/100g) 致病菌 不得检出 a 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4.2.2.3食品添加剂指标 食用猪油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见表5。 表5食用猪油中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限量 名 称 最大限量/(mg/kg) 用 法 没食子酸丙酯(PG) 100 单用或合用 丁基羟基茴香醚(BHT) 200 单用或合用 二丁基羟基甲苯(BHA) 200 单用或合用 PG与 BHA或 BHT或与二者的混合 200 PG不超过100mg/kg 天然与合成生育酚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单用或合用 柠檬酸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单用或合用 柠檬酸钠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单用或合用 5检验方法 5.1取样 应对每批产品随机抽样分析检验。每批取样量应为该批产品总量的10%,如批量过大或过小时, 可随批量的大小适当增减取样比例,但数量大时,取样量不得少于5%。 5.2检验 5.2.1感官特征分析 5.2.1.1性状及色泽 取直径1.5cm2cm干净透明无色的玻璃试管,将融化的食用猪油注人其中,观察其透明状态及 后眼观凝固态食用猪油性状及色泽。 5.2.1.2气味及滋味 用洁净玻璃棒挑起样品一小块,置于50mL烧杯中,于水浴上加热至50℃,用玻璃棒迅速搅拌,闻 其气味,并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样品,置舌尖上鉴别其滋味。 5.2.2物理性状指标 5.2.2.1相对密度的测定 按照CAC/RM9—1969的方法测定 结果表示为20℃时的油与20℃时的水相比较的相对密度。 5.2.2.2折光率的测定 按GB/T8935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3熔点的测定 按GB/T12766的规定执行。

pdf文档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第 1 页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第 2 页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4 10:17:5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