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_11. 020 C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734—2008 代替GB/T13734—1992 耳穴名称与定位 Nomenclature and location of auricular points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3734—200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耳郭方位术语 2.2耳郭表面解剖名称及有关术语 3耳穴名称与定位的说明 4耳穴名称与定位 4.1耳轮穴位 4. 2 耳舟穴位 4.3 对耳轮穴位 4. 4 三角窝穴位 4.5 耳屏穴位 4.6 对耳屏穴位 4. 7 耳甲穴位· 4.8 耳垂穴位 4.9 耳背穴位 4.10 耳根穴位·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图示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耳穴名称与定位命名原则及定位原则 2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耳郭基本标志点、线的划定及耳郭分区说明 28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耳穴名称与定位文献考 30 参考文献 59 耳穴中文名称索引 61 GB/T13734—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3734一1992《耳穴名称与部位》,与GB/11373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耳穴名称与部位》为《耳穴名称与定位》; 将GB/T13734—1992中"图例"调整为“图示”(本标准的附录A;GB/T13734—1992的附录A); 一增加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定位原则(本标准的附录B); 一将GB/T13734一1992中“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郭标志点、线的设定”,“耳郭分区说 明”调整为规范性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GB/T13734一1992的第4章、第5章、第6章): 增加“4.1.6耳尖前”,“4.1.8耳尖后”; —调整GB/T13734—1992“术语和定义”中以下术语的描述: 1)“后方”(本标准的2.1.4;GB/T13734—1992的2.4); 2)“下方"(本标准的2.1.6GB/T13734—1992的2.6); 3)“耳轮”(本标准的2.2.1.2.1;GB/T13734—1992的3.1.2a); 4)“耳轮脚棘”(本标准的2.2.1.2.3;GB/T13734—1992的3.1.2c); 调整GB/T13734一1992"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中以下定位的描述: 1)“交感”(本标准的4.3.7;GB/T13734—1992的7.3.7); 2)“内分泌"(本标准的4.7.21;GB/T13734—1992的7.7.21); 3)“上耳根”(本标准的4.10.1;GB/T13734—1992的7.10.1); 修改GB/T13734一1992图12的耳背穴位编码R2、R:与所代表穴位的位置对应关系(本标准 附录A的图A.12;GB/T13734—1992的图12); 标准附录A的图A.14,图A.15;GB/T13734—1992的图14、图1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立群、赵百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娜姗、刘清国、王小红。 本标准于1992年10月首次发布。 I GB/T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 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 本标准适用于耳穴名称与定位。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耳郭方位术语 2. 1. 1 耳郭正面 front of the auricle 耳郭的前外侧面,见图A.1。 2. 1. 2 耳郭背面 back of theauricle 耳郭的后内侧面,统称耳背,见图A.2。 2. 1. 3 前方 anterior 耳郭近面颊的一侧,见图A.1,图A.2。 2. 1. 4 后方 posterior 耳郭近乳突的一侧,见图A.1.图A.2。 2. 1. 5 上方 superior 耳郭近头顶的一侧,见图A.1.图A.2。 2.1.6 下方inferior 耳郭近肩的一侧,见图A.1,图A.2。 2. 1.7 内侧medial 耳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侧,见图A.3。 2.1. 8 外侧lateral 耳郭远正中矢状面的一侧,见图A.3。 2.2耳郭表面解剖名称及有关术语 2.2.1耳郭正面 2.2.1.1耳垂 2. 2. 1. 1. 1 耳垂lobe 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见图A.4。 GB/T13734—2008 2. 2. 1. 1. 2 耳垂前沟 anterior groove of the ear lobe 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见图A.4。 2.2.1.2耳轮 2.2. 1.2. 1 耳轮 helix 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见图A.4。 2. 2. 1. 2. 2 helix crus 耳轮脚 耳轮深人耳甲的部分,见图A.4。 2. 2. 1. 2. 3 耳轮脚棘 spine of the helix crus 耳轮脚和耳轮之间的隆起,见图A.4。 2.2. 1.2. 4 耳轮脚切迹 notch of the helix crus 耳轮脚棘前方的凹陷处,见图A.4。 2.2. 1.2.5 耳轮结节helixtubercle 耳轮外上方的膨大部分,见图A.4。 2. 2. 1. 2. 6 耳轮尾 helixcauda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见图A.4。 2.2. 1.2.7 5ZIG 轮垂切迹 helix-lobe notch 耳轮和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见图A.4。 2.2. 1.2.8 耳轮前沟 anterior groove of the helix 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见图A.4。 2.2.1.3对耳轮 2. 2. 1. 3. 1 对耳轮 antihelix 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见图A,4。 2. 2. 1. 3. 2 对耳轮体 body of antihelix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见图A.4。 2.2. 1. 3.3 对耳轮上脚 superiorantihelix crus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见图A.4。 2. 2. 1. 3. 4 对耳轮下脚 inferior antihelix crus 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见图A.4。 2

pdf文档 GB-T 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第 1 页 GB-T 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第 2 页 GB-T 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4 10:18: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