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 CCS A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 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onitoring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marine zoobenthos population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2023-09-01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2642—202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工作程序 4 现场监测调查 5 效果评估 6 附录A(资料性)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编制大纲 附录B(资料性)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捕捞生产情况记录表, 10 附录C(资料性)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捕捞生产成本记录表 11 附录D(资料性)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情况统计表· 12 参考文献 13 GB/T4264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渔业发展与资源养护管理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国义、杜明、张琦、刘潇、沙婧婧、刘一霆、李继业、姚海燕、韩龙江、胡发文、 张天文、袁一鸣、李海涛、季晓、涂忠。 Ⅲ GB/T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 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现场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估 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开展的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 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763.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7108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 17378.1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Y/T215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底栖动物 marine zoobenthos 栖息于海底的动物。 注:本文件中的海洋底栖动物特指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大型底栖动物。 3.2 种群 population 在一定空间中生活、彼此相互影响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来源:GB/T15919—2010,2.21] 1 GB/T42642—2023 3.3 现存量standingcrop 在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 [来源:GB/T15919—2010,7.4] 3.4 成活率 survival rate 给定时期或阶段内期末存活个体数与初期总个体数的比值。 [来源:GB/T15919—2010,7.25] 4工作程序 4.1 工作流程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监测调查阶段、效果评估阶段和报 告编制阶段,工作流程见图1。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宜尽可能与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 方案同步编制,在生态修复工作实施前开展本底调查。 资料收集 准备阶段 现场踏勘 编制海洋底动物种群生态修复 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 监测调查阶段 开展生态修复监测与调查工作 开展牛态修复效果评估工作 效果评估阶段 编制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 报告编制阶段 效果评估报告 图1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流程图 GB/T42642—2023 4.2准备阶段 4.2.1资料收集 收集与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损害有关的背景资料(包括受影响海域海洋环境的自然环境、海洋水 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和开发利用、社会经济资料,以及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资料)、生态修 复实施方案、最新图件等资料,资料收集与使用宜充分考虑下列情况: GB/T19485中给出的资料的获取原则、使用、公正性、可靠性、有效性确认和时限性等方面的 指导; 一GB/T17108中给出的海域自然环境、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和开发利用、社会 经济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指导; 一GB/T19485中给出的海洋沉积物调查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指导; -GB/T19485中给出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指导; 一对收集的调查资料和图件,宜注明其来源和时间; 一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处理及使用时宜考虑GB/T12763.1中给出的指导。 4.2.2工作方案编制 根据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制定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 方案,工作方案宜包括: 一项目概况; 一效果评估工作目标; —监测和效果评估实施方案; 一实施周期与进度安排; 一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编制大纲见附录A。 4.3监测调查阶段 根据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确定的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 指标,组织开展现场监测调查。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本底调查宜于生态修复工作实施前开展。 4.4效果评估阶段 将生态修复实施后各项指标要素的监测结果与修复前的本底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各项指标的 修复成效,综合分析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 4.5报告编制阶段 编制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报告,同时宜建立完整的相关档案以备追溯。 5现场监测调查 5.1监测调查范围 根据受损区域的实际情况,划定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调查范围。以覆盖修复海域为原 则,并向周边区域适当延伸1km~3km。 3 GB/T42642—2023 5.2站位布设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站位布设宜能覆盖监测调查区域。站位布设宜考虑 GB17378.1中给出的指导。 5.3监测调查时间和频率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前,开展1次本底调查。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1个~2个月内,开展1次跟踪调查与评估,包括目标种成 活率评估及沉积环境修复评估。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1年,开展1次跟踪调查与评估,包括沉积环境修复评估、 大型底栖生物修复评估及经济效益评估。本次跟踪调查的月份宜与本底调查相同,如条件不充许,至少 处于同一季节。 根据投放物种习性及生长周期,可按需开展项目长期跟踪监测,监测时间宜与本底调查季节相 一致。 5.4监测调查指标体系 监测调查指标选取遵循典型性、系统性和可量化性等原则,该指标体系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 (如表1所示)。 表1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调查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 目标种生物量 修复目标种 目标种生物密度 物种数 各物种的个体数 大型底栖生物 总生物量 总生物密度 生物环境 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渔获量和资源密度 渔业资源 鱼卵仔稚鱼 浮游植物生物密度 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生物量 浮游动物生物密度 叶绿素 a" 叶绿素 a 硫化物 总有机碳 沉积环境 沉积物 油类 重金属(铜、铅、锌、镉、铬、汞、砷) 粒度

pdf文档 GB-T 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第 1 页 GB-T 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第 2 页 GB-T 42642-2023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6-17 21:30:3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