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811—2018 刺黄花稔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ida spinosa L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8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文涛、黄振、张京宣、吴海荣、伏建国、薛华杰、徐瑛、孙涛、赵晓丽、傅怡宁、 虞赞。 1 GB/T 36811—2018 刺黄花稔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刺黄花稳稔的形态特征鉴定的方法原理、鉴定依据、鉴定特征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刺黄花稔的检疫鉴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glandularhair 腺毛 由多细胞构成的一种植物表皮毛,具头部和柄部。 注:腺毛一般生长在植物的表皮组织上。 2.2 mericarp 分果 螨果的分瓣。 注:分果为成熟时各自与中轴分离,每一分果月内含一粒种子。 3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刺黄花稳稔; 学名:Sida spinosa L.; 异名:S.angustifolia Miller;S.heterocarpa Engelmann; 英文名:Falsemallow,Indianmallow,pricklymallow,pricklysida; 分类地位:锦葵科(Malvaceae),黄花稔属(SidaL.)。 4 方法原理 将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的疑似刺黄花稔的植株、籽实,通过肉眼、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 察,根据本标准描述的鉴定特征,按分类学方法进行判定。 5 仪器和器具 5.1仪器 5.1.1体视显微镜:带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或电子标尺。 5.1.2电子天平:称量精度≤0.001g。 5.1.3电动筛或套筛:含孔径5.0mm、3.5mm、2.5mm、1.5mm及1.0mm的套筛 5.2 器具 5.2.1 样品检测用器具:镊子、培养皿、白瓷盘。 1 GB/T36811—2018 5.2.2鉴定用器具:放大镜、解剖刀、解部针。 5.2.3标本保存用器具:指形管、棉花、样品袋、标本夹、标签、标本瓶、标本盒 6实验室检疫鉴定 6.1样品检测 6.1.1粮谷类、油籽类 圆孔筛,双层筛样;直径在2.5mm~5.0mm的样品,如大麦,小麦、亚麻籽、高梁等,可采用3.5mm和 1.5mm圆孔筛,双层筛样;如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样品,如芝麻,油菜籽等,可采用2.5mm和 1.0mm圆孔筛,双层筛样。 分次将样品倒入上层筛中,每次样品量不超过上层筛内高度的1/2。每次筛样,同一方向近同一平 面旋动10次20次。筛样完毕后,将每层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人白瓷盘中。 用载玻片仔细拨动上层筛的筛上物,并用镊子将疑似刺黄花稔的果、分果或种子放人培养皿 中,待镜检 在样品倒入白瓷盘、筛样等过程中,发现的疑似刺黄花稔的植株残体应挑出,放入白瓷盘中,待 镜检。 6.1.2原羊毛、落毛 将原羊毛、落毛在白磁盘中展开,仔细检查混人的杂草。 将疑似刺黄花稳的植株残体挑出,放入白瓷盘中,待镜检。 用镊子将疑似刺黄花稔的果、分果丹或种子挑出,放人培养皿中,待镜检 6.1.3集装箱残留物 将集装箱残留物倒人白瓷盘中,摊平,仔细检查。 将疑似刺黄花稔的植株挑出,放入白瓷盘中,待镜检。 用载玻片仔细拔动,并用镊子将疑似刺黄花稔的果、分果或种子挑出,放人培养皿中,待镜检 6.2镜检 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镜检。进行植株花部特征内部特征观察时,辅以解剖刀、解部针等工具 6.3鉴定方法 6.3.1目测鉴定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将检出的杂草籽进行分类,挑出疑似刺黄花稔的果、分果或种子;或用肉 眼对疑似刺黄花稳植株进行鉴定。 6.3.2镜检鉴定 6.3.2.1直接观察 将疑似杂草籽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杂草籽表面的形态特征,并依据刺黄花稔果、分果和种 子特征对疑似杂草籽进行种类鉴定。 2 GB/T368112018 6.3.2.2解剖观察 从外观上难于鉴别时,可采用解剖法,将疑似杂草种籽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用解剖刀和解部针,对其 进行解剖,观察种子切面、种胚的形状、颜色及大小等特征并鉴定 7鉴定特征 7.1黄花稔属 7.1.1基本生物学特性 草本或亚灌木,具星状毛。叶为单叶或稍分裂。 7.1.2 植株形态特征 7.1.2.1茎 茎常被星状毛,有的具刺。 7.1.2.2 叶 SAG 叶互生,稀对生,全缘或作各种分裂,稀为复叶。 7.1.2.3花 花单生,簇生或几圆锥花序式,腋生或顶生;无小苞片;萼钟状或杯状,5裂;花瓣黄色,5片,分离,基 部合生;雄蕊柱顶端着生多数花药;子房具心皮5~10,花柱分枝与心皮同数,柱头头状,每心皮具 1 胚珠。 7.1.2.4果实 果盘状或球形,分果顶端具2芒或无芒。 7.2 2刺黄花稔 7.2.1基本生物学特性 直立亚灌木或草本,高约0.2m~1m。 7.2.2植株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附录B) 7.2.2.1茎 茎直立,在近顶端分支,绿色,老后变为紫色 7.2.2.2叶 托叶纤细,钻形,长3mm~6mm;叶柄长5mm~15mm,被星状柔毛,在茎节以下位置常具刺状 凸起;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20mm~60mm,宽4mm~30m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边缘 锯齿达叶片基部,上面疏被柔毛至近无毛,下面被柔毛。 7.2.2.3花 花单生于叶腋,或2~4朵聚生;花梗长5mm~7mm,密被星状柔毛,中部以上有节;花萼具棱,长 3 GB/T36811—2018 无毛,疏被腺状乳突,长约5mm,柱头5分枝。 7.2.2.4果实 果圆锥形,直径4mm~5mm,由5个分果组成。分果长3mm4mm,仅三棱状,稍具褶皱, 被向上毛,顶端具2芒,芒长药1mm,芒间具裂口,背面钝圆,腹面两侧扁平,具纵皱纹。每个分果内 含1粒种子。 7.2.2.5种子(参见附录C) 种子三棱状倒阔卵形,长约1.5mm,宽约1.4mm。种皮暗褐色,表面具黄褐色蜡质薄层,背面拱 圆,腹面中央隆起成脊状,把腹部分成两个微凹斜面。种脐位于种子基部,三角形,棕褐色或深棕褐色, 其周围具辐射状条纹,种脐上常附着残存的珠柄。种子含少量胚乳,胚弯曲,子叶回旋褶叠。 8结果判定 定为刺黄花稔。 9标本和样品保存与处理 9.1保存方法 9.1.1标本保存 将鉴定检出的刺黄花稔植株压制成干标本,将鉴定检出的刺黄花稔种子装人指形管或标本瓶内,加 以标识,注明编号、中文名称、学名、科别、产地、货物名称、进出境日期,经手人签字后妥善保存。 9.1.2样品保存 保存样品按编号、中文名称、产地、货物名称、进出境日期分别存放,并由经手人标识确认和样品管 理员登记后,妥善保存。 9.2 保存时间 含有刺黄花稔的样品,妥善保存至少6个月。 9.3 3处理 保存期满后,含有刺黄花稔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防止逸生。 4 GB/T 36811—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刺黄花稔形态特征图片 刺黄花稔形态特征图片见图A.1 花果枝条 a) b)幼苗 e)叶腋 图A.1刺黄花稔形态特征图片
GB-T 36811-2018 刺黄花稔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26 17:30: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