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FragariaeWinks&Williams 2019-04-01实施 2018-09-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81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跃庭、罗加凤、牛春敬、崔铁军、廖芳 GB/T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每枯萎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莓苗中及其携带土壤中草莓枯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草莓枯菱病菌的基本信息 2 中文名:草莓枯萎病菌 学名:Fusariumorysporum(Schlecht.)f.sp.fragariaeWinks&Williams 英文名:fusariumwiltof strawberry 分类地位:草莓枯萎病菌属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 传播途径:病菌依靠带菌种苗和土壤进行远距离传播 草莓枯萎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3 方法原理 病原菌的为害症状、分离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PCR特异性扩增片段作为草莓枯萎病菌的检疫鉴 定依据。 4仪器用具和主要试剂 4.1仪器用具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常规冰箱(一20℃)。PCR扩增仪、电泳 仪、凝胶成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锅。 培养皿、三角瓶、镊子、手术剪、手术刀、接种针、移液器、酒精灯。 4.2 2主要试剂 乙二胺四乙酸(EDT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ris-HCI、异戊醇、三氯甲烷、无水乙醇、70%乙 醇、氯化钾、氯化镁、蛋白酶K、引物FofraF/FofraR、Taq聚合酶等分子生物学试剂。或用植物组织及 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DNA。蔗糖、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0.5%次氯酸钠(NaCIO)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的制备参见附录B。 5 5病菌的鉴定 5.1症状检查 1 GB/T36810—2018 变黄绿或黄色,纵切叶柄、果梗和根部,检查维管束是否变色(参见附录A中图A,1),对变色的可疑材料 进行分离培养。检查植株有无附看着土壤,若发现土壤,对土壤进行分离培养。 5.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5.2.1种苗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变色的可疑材料用0.5%次氯酸钠表面消毒5min,再用灭菌水冲洗30min,剪成约3mm~5mm 小段置PSA或PDA平板上,25℃,全光照下培养,培养48h后开始观察菌落形态、大分生孢子、小分生 抱子及厚垣抱子着生情况和形态特征。 5.2.2土壤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取2g土壤放人200mL灭菌水中,用磁力棒搅拌30min,使其充分混勾,悬浮液稀释10倍,取 48h后开始观察菌落形态、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着生情况和形态特征。 5.3分子生物学鉴定 5.3.1引物 采用特异性引物FofraF/FofraR进行扩增,目标片段为239bp。 FofraF:5'-CAGACTGGGGTGCTTAAAGTT-3' FofraR:5'-AACCGCTAGGGTCGTAACAAA-3 5.3.2DNA提取 可疑菌株在PSA或PDA上生长7d左右,取菌丝提取DNA(参见附录C),也可用植物组织及真菌 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提取步骤详见使用说明, 5.3.3PCR反应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包含:EmeraldAmpMaxPCRMasterMix(2XPremix)(Code RR320)12.5μL;ddHzO9.0μL;引物各1.0μL;DNA模板1.5μL(30ng/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2min;94℃变性1min,63℃复性1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72℃7min,保存于4℃。 段大小的单带。 6鉴定特征 6.1培养性状 在PSA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突起,白色致密呈絮状,高3mm~5mm,菌落正面有同心轮纹,背面菌 落呈紫色。在PDA培养基上,2d后出现白色菌丝,3d后开始产孢,7d后菌落呈圆形,边缘白色,向内 逐渐变成粉红色,菌丝细绒状、蓬松,背面菌落呈紫色(参见附录D中图D.1)。 6.2形态特征 菌丝有隔,小型分生孢子居多,着生于单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顶端处聚成假头状,无色,单孢,长椭圆 形,椭圆形或卵形,无或有1个分隔,大小为(3.9m~13.0um)×(2.6um5.2um);大型分生抱子较 少,镰刀形或新月形,有脚胞,1个~4个分隔,多为3隔,大小为(13.0μm36.4μm)×(2.6μm~ 2 GB/T36810—2018 5.2μm)。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球形,大小为(5.2μm~13.00μm)×(5.2μm~13.0μm)(参见附录D 中图D.2)。草莓枯萎病菌与其近似种的区别参见附录E。 6.3PCR特异性产物 引物FofraF/FofraR特异性PCR扩增片段为239bp。 7 结果判定 病原菌培养性状符合6.1中描述,形态特征符合6.2中描述,PCR特异性扩增片段符合6.3中描述 可鉴定为草莓枯萎病菌。 8 3样品保存 8.1 样品保存与处理 样品经登记和经手人签字后妥善保存。对检出草莓枯萎病菌的样品应保存于4℃冰箱中,以备复 核。该类样品保存期满后应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处理。 8.2菌株保存与处理 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并鉴定为草莓枯萎病菌的菌株,应妥善保存。将菌株接种于PSA培养基斜面 上,存活后置于4℃~8℃黑暗条件下保存,定期(3个月)转接,以防止病菌死亡,至少保存6个月,必要 时用病菌分生孢子作冻干菌种保存。保存期满后高压灭活处理。 8.3结果记录与资料保存 实验记录包括样品的来源、种类、时间,实验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并有实验人员和审核人员 签字。 SAC 3 GB/T36810—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草莓枯萎病菌的其他信息 A.1寄主范围 草莓属FragariaL.。 A.2地理分布 欧洲:波兰、西班牙; 美洲:美国; 非洲:埃及; 亚洲:日本,韩国,中国的四川、河北、东北三省、上海; 大洋洲:澳大利亚。 A.3症状特征 草莓枯萎病菌主要侵害根部,表现在地上部分,从开花及收获期发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卷曲,小叶 变狭小或呈船形,多数变硬。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随后叶缘变褐,向内萎,直至枯死。病菌引 起系统症状,导致病株根系环死,生长不良,矮小衰弱,叶无光泽,下部叶片变紫红色萎為,叶柄和果梗的 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不长新根,潮湿时近地面基部长出紫红色的分生孢子,最后全株枯死,轻病株则 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低劣。草莓枯萎病菌症状如图A,1所示。 注:引自HosseinGolzar,Australia。 图 A.1 草莓枯萎病菌症状 4 GB/T36810—2018 A.4 传播途径 草莓枯萎病菌是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不能侵害其他作物,只能通过带病种苗和病土传播。病害 一旦传入,便在采苗床、假植床和大田循环侵染,扩大蔓延,难以除治。土壤传染主要以厚垣孢子作传染 源,而且病菌无论在旱地或水田都能长期生存,并且在20cm的土层内密度最高。如果翌年在带有病菌 的地里育苗,病菌先侵染母株,然后通过匍匐茎、导管再传给子苗,因为苗期症状不明显,而被当作健苗 来移栽。一般靠近母株的苗子发病早,带病率高,发病也严重。病原菌主要靠病根、病叶通过土壤和水 进行扩散传播。酸性潮湿的土壤、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和偏酸的灌溉水均能导致草莓枯萎病菌的严重发 生,冬春季低温干燥时该病发生较轻。 5

pdf文档 GB-T 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GB-T 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GB-T 36810-2018 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26 17:30: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